发布日期:2020/5/14 16:57:09 访问次数:5265
早上7时30分,沧州炼化公司炼油三部三班班长苏卫已经到岗。他穿好工作服,进入装置,开始班前预检查。这套延迟焦化装置由分馏塔、焦炭塔、加热炉和多台转动设备在纵横交错的工艺管线连接下组成,塔基本都在20米以上,最高的有69米。它们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,也像一头头脾气不好的巨型怪兽,高温、高压、易燃、易爆,稍有不慎,就非常危险。
苏卫用测振仪和测温仪对运行机泵进行检查。现场转动设备的轰鸣声冲击着耳膜,但对苏卫来说,这是再熟悉不过的“旋律”,有异常的情况,他能迅速听出来。
苏卫今年45岁,扎根炼化一线工作24年。1996年,苏卫退伍安置到沧州炼化。上班后,苏卫就有记工作日志的习惯,大大小小记了10多本笔记,积累了许多工作经验。除了学习,苏卫还善于琢磨,将各种心得写进工作日志。勤学苦练让苏卫逐渐从一名“技术小白”成长为公司的“技术能手”。
2002年9月11日,苏卫正在吃早饭,突然,他看到装置区域有烟冒出,便扔下碗筷,赶到现场,一看是辐射抽出管线破裂,300多摄氏度的高温油正泄漏着火。不一会儿周围的温度迅速攀升,运行部办公楼的玻璃被大火烤破,大火被消防员消灭后,高温油在破裂处冒着黄烟向外流,随时有二次燃烧的可能。苏卫主动请缨,在消防水和消防泡沫的掩护下冲入着火点,成功关闭泄漏点上游阀门,将事故彻底控制住,避免了国家财产损失。这一年,他获得了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荣誉“抢险救灾先进个人”。
“班组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。”苏卫在担任炼油三部三班班长后,始终把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。
焦化装置为重油加工装置,他把班员的班前巡检分为三块:反应区域、分馏区域、吸收稳定区域。每个人巡检都有明确的区域和要求。同时,苏卫坚持“事故演练不走过场”。他把事故预案以场景的模式进行编写,掌握演练的要害,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要采取什么措施。演练的时候,让班员观摩案例的真实情况,提高演练的真实性。结束后,针对不足进行讨论。2019年,班组共发现问题35项,多次获得厂部奖励。苏卫至今保持个人“零事故”和“零违章”的好成绩。
“光想着自己学习进步是不够的,重要的是带动整个班组共同进步。”苏卫在沧州炼化首推“班组小课堂”和“一对一帮扶”活动。对新班员,苏卫手把手地教,同时,他要求新老班员之间结成帮扶对子,互相授课,日积月累,效果明显。企业实行两年一次的技术大比武以来,五次考试,他们班接连拿了四次第一。
苏卫成立班组创新团队,在班组内建立了“小革新、小创造”台账,大大提高了班组人员的创新积极性。顺控操作开关阀门次数多、操作步骤要求精准,一度给班组工作带来难度。苏卫带领三班成员,在沧州炼化首次推行“唱票作业法”,对操作步骤进行二次确认,为操作确认制在生产车间的全面实施积累了经验。一次,厂部给炼油三部下达了降低加工负荷的指令,但降量时频繁出现顶循系统抽空现象,导致加工量无法降至厂部给定值。苏卫带领班组成员一点点摸索,制定了换塔前和操作中各回流量如何控制的操作方案。方案在夜班推行当晚,就成功降到装置的最低加工量。
汽油罐液位失灵应对措施、装置不设原料缓冲罐、将凝结水引入冷焦水槽替代蒸汽做热源……近年来,班组的“小创新”不断被采纳并在生产中实施。苏卫组织指导的“给水操作法”,成功解决了焦炭塔给水过程中水击设备问题,成为沧州炼化首个以个人命名的“优秀职工操作法”。
苏卫认为,“和谐也是生产力”,他关心每位班组成员工作生活的点滴。一次,他察觉某位班组成员情绪不高,像有心事的样子。苏卫主动问起,原来这位班组成员的母亲刚因车祸受伤,父亲腿脚不好无法照顾。苏卫给他放了假,并带头组织捐款。
炼油三部三班现有党员4人,人数占全班的二分之一。根据这一特点,苏卫在班组开展了“身边有亮点”活动,要求党员佩戴党徽上岗,亮明身份,担当责任。这看似是一种外在的识别形式,却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自律和自豪,彰显了对工作充满热情、追求卓越的态度。
经过多年勤学苦钻,苏卫个人获得河北省劳动模范、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、河北省职工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。他带领班组多次获得公司党员示范班组、安全型班组、精神文明班组等称号。